人到60岁,钱还真不是越多越好。乍听这话可能脑袋一激灵——这年头,不攒钱能行?尤其是很多人一路拼搏到退休,总想着“手里有粮,心里不慌”。可细一琢磨,倒也有道理:钱够花就行,反倒是“存太多”可能成了负担,毕竟生命周期和花钱能力都有个限度。
先来算账,拿文章里提到的每月3000元开支来说,这已经是二线城市普通家庭的较宽松花销了。包括买菜、交水电、日常药品和生活杂项,一年3.6万,10年不过36万,再加点“突发情况”花销,50万足够应付。更巧的是,60岁以后有养老金加持,这笔账更轻松了。比如每月能领3000元养老金,那些所谓的“基础生活费”完全不愁,存款反而变成“备用金”,平时基本不动用。身边活生生的案例就有:张阿姨62岁存款48万,养老金2800元,她还跟大家笑谈,“钱都在银行睡觉,想花也没地方花”。
当然了,这里说的“50万够用”是建立在正常退休生活的基础上。如果有人有“大件愿望”,比如长期周游世界,或者得什么重大疾病,那就另当别论。但大部分普通家庭,大件需求其实有限。一到六十岁,生活和消费模式自然转向——哪怕年轻时热衷商场血拼,一退休很可能变成“柴米油盐派”。精力日渐减退,购物欲也随之减弱,钱花不出去才是真实写照。如果说年轻时捧着购物车冲大促,那60岁以后可能顶多在社区超市买条打折毛巾。
而且存款太多反而要费心打理,别以为那是好事。听街坊邻居聊天的“钱多的烦恼”,随时囤钱生息、恨不得银行存款每季度翻番,也难保突发金融政策让你懵圈。去年那波“存款暴跌新闻”刷屏,吓得不少老年储户赶紧买理财,最后一脸迷茫地说:“看啥都像骗局”。如果不善财务规划,固执地把所有钱锁定一个存单,哪天政策调整可就麻烦了。所以问题来了:存太多钱会不会反而让你不够自在?账面金额高,你真的就睡得香?
而从另一个角度来说,终于熬到退休,合理规划才是王道。攒钱的“功成名就”并不是人生的终点,还有享受生活这件事。在60岁后多拿些存款去做自己真正热爱的事,反而比账户里的数字更重要。一次去外地探老朋友,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,甚至一台自己梦寐以求的智能电视,这些花销都比“钱躺着不动”更有意义。从这个角度看,与其死攒个天文数字,用不到还忧心太多,倒不如“够用就好”,把时间、精力和心情都用在享受生活本身上。
可是,有一种声音经常响起:留点钱给子女岂不是更安心?从人之常情出发,这话没毛病。可问题是,你真的了解子女的需求吗?很多年轻人早就习惯独立,没有啃老,甚至可能觉得父母的遗产只是锦上添花。若真要给孩子留钱,何不留得刚刚好、合理化。在这个“父母代际的负担”问题频频被讨论的时代,“家庭账户蹭蹭缩水”已经成了一些不健康家庭关系的标志,不如学会适当释放资源,把始终握在手里的钱,变成你笑对晚年生活的底气和幸福。
那么,你呢,还在想着攒到“退休百亿”的梦想吗?如果答案是肯定的,或许你该问问自己:钱再多又有什么用?有些时候,它真的是花不完的。生活的美好,难道不在理财表外,等着你去花心思享受吗?
山东股票配资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